加油,加水,检查胶圈…
一整套下来,用了十来分钟。
而此时袁老师等人已经在外面做好准备。
没一会儿,杨小涛就用拖拉机将脱粒机拉到基地外打谷场上。
而此时,周围的村民得到消息后,陆续从外面赶过来查看情况。
他们来这里,一是看看研究所搞出来的名堂到底有多少产量。
是不是像他们吹的那样,一亩地顶两亩用。
二来也是看看这脱粒机,虽然周围有几个村子提前用了,但眼见为实。
多少年来的劳作方式让他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偏见,甚至有人觉得机器打出来的稻米会失去原先的味道,还有人觉得会损失一些稻米…
种种情况下,现场来的人将周围围了个水泄不通,还有些小孩子直接爬到了墙上,树上,看热闹的精神头十足。
杨小涛将车子调整好,随后又将胶圈将脱粒机的发动机连接到拖拉机上。
因为水稻早就成熟,穗头里面的颗粒颗颗饱满,闻着就有股粮食的味道。
或者说,更像是阳光的味道。
杨小涛拿出一包口罩,自己戴上一个,然后分给其他人。
众人摆好架势,随即在杨小涛一声呼喊的声音里,拖拉机哒哒的响着,随后带动脱粒机轰隆的转着。
杨小涛话音落下,另一边袁老师已经举起了铡刀,旁边余华将准备好的水稻放进去,随后铡刀用力落下,一堆穗头掉落在地上。
很快有人将穗头抱起交给杨小涛。
于是在这潮阳,在这小坪村外的基地,在众人的注视下。
杨小涛亲手将杂交水稻的穗头放进脱粒机里的,接着里面传来隆隆的声音,片刻后,出粒处流出哗啦啦的稻米。
旁边,王浩咔咔记录着瞬间。
袁老师铡完第一下后,就在一旁拿着纸笔认真的看着。
直到看见白色的稻米从出口流出,些许掺杂在其中的黄色谷壳根本影响不了众人的心情。
袁老师更是伸手抄起一把稻米,目光里透着晶莹。
“白,真白啊!”
嘎嘣
袁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捏着一小撮米粒放在嘴里,牙齿用力,还没干透的稻米在嘴里咬破,零零碎碎充斥在口腔中,脸上却是露出满足的神情。
跟以前稻米的滋味一样。
袁老师顾不得跟其他人说,眼下机器轰隆,正是忙活的时候。
对着余华几人点点头,随后来到一旁准备将稻米运送到一旁晾干。
随着周围轰隆声持续不断,黄色的稻穗送入机器里,然后在里面被强力破开外壳,将稻米留下,呼啦啦的往外流着。
手里拿着竹筐的人迅速接住,然后运送到一旁倒在地上。
而在另一旁,一股热风吹出,伴随着黄色的谷壳让周围的人离得远远的!
这一幕,和麦子收获的时候,何其相似。
杨小涛顾不得多看,只是按照要求将一摞摞稻穗投入到机器口,然后回头再接新的稻穗。
随着时间流逝,周围的稻子越来越少,不远处摊开的稻米越来越大,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,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。
有人围绕着脱粒机感慨,说着啥时候自己村里也能用上这种机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