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,刘挽认为刘彻该早习惯了才是,这些人又不是第一天这般模样,怎么先前的时候刘彻能接受,如今反倒不成了。
刘彻一听刘挽说起风凉话,那心情绝对是算不上好的。
大汉的种种问题刘彻若非清楚,也不会早些年开始推行察举制,可惜,这样的办法在这些年里也被人渗透,刘彻再一次被人架空。
刘挽提出的科举制,刘彻瞬间意识到其中的好处,但同时也向刘挽指出问题所在,世族底蕴毕竟摆在那儿,他们可不是好相与的存在。
刘挽不可能不明白一个道理,想让这些人老实不可能。而要说天下间读书最多的人也都是在世族。科举一开,最终得利最大的人依然是科举。要是不想继续由世族把控,须得让更多的人读书,让他们可以离得大汉朝的中央近一些,再近一些。
是以,刘挽提醒刘彻,藏书楼重要吧?
早些年刘挽推行的时候便是为现在而准备,那时候的刘彻何尝不是想到这个可能,只是刘彻怕是如何也料想不到,真会有用上的一天。
世族传承多年,久经战乱能存活下来的,都是厉害的。
刘彻被他们压得烦闷,不愿意受制于人的帝王,必须得千方百计的考虑如何削减他们的势力及影响力。
刘彻任用张汤,再让刘挽用商道不断的夺去他们的利益,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好处,而且局势显然是越来越好的。这样的情况下,再推行科举,刘彻只对刘挽提出一个要求,尽可能的让世族的人别太得利。
听起来有些可怜对吧。
当皇帝的竟然只求在推行政策的时候别让敌人得利太多,由此也可以看出,大汉的天下都已经落到何种的境地了。
刘挽知晓刘彻的不易,提醒刘彻别忘了官员考核一事。
诚然各家都是世禄世卿不假,但为官不为,更无法给刘彻这个皇帝分忧,难道刘彻不应该把这些人换下来?
世族虽然都有野心,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各自的私心,更没有所谓的竞争。
此消彼长的道理大家都明白,也正是因为明白,刘彻完全可以利用。
世族确实是抱团的不假,挑起他们相争,为了各种各样的位置,有什么不能的?
况且,考核之制,那是让真正有本事的人有出头的机会,谁还能不服不成?
刘彻当时在听完刘挽的建议之后,尤其是听清刘挽说到细节处,哎哟,那叫一个高兴,大夸特夸刘挽主意,末了针对不干事儿的人,撤。换!
刚开始还有人不太服气,等意识到刘彻来真的,空出去的位子已然叫人补上,他们再想表现。哟,等着吧。
杀鸡儆猴的效果必须是显著的。一时之间再也没有人身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
刘挽此时将所及的科举制度的章程送到刘彻的跟前,底下的人们心情都是非常复杂的,好想从刘挽的手里把东西抢过来!
可惜,他们不敢。
况且,只要刘挽在,他们纵然是抢走了眼下这一份,难道刘挽写不出另一份?
“让他们都一道看看。”刘彻接过的同时,提醒刘挽别藏着掖着,给上人手一份,迅速的看完,一道商量才好。
随刘彻话音落下,好的,立刻有人将印刷好的章程全都奉上,人手一份,全都一模一样。一个个的官员表情越发的复杂了!
好难过!好无力!能不能来个人把刘挽收了?
心里默默低吼的人不在少数,刘挽像是完全看不见他们那如同便秘一般的表情,只管直接开口道:“既是大汉第一次科举,准备了一年,应该诸位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吧。”
听听刘挽的话,应该不会让刘彻失望的意思是什么?
为什么他们这些人全都被刘挽牵着鼻子走?
“陛下让长公主负责科举事宜,显然是相信长公主,我等自问不才,怕是无法为长公主分忧。”不成,必须反击,绝对不能继续由刘挽说什么是什么。
这种情况下,就得将责任划好。
刘挽是主事儿的人,别想用刘彻来压他们,他们不吃这一套。
要做事,刘挽可以去干,他们拦不住。想让他们做事,不好意思,他们自问没有这个能力。
“哦。难得你们承认不才。那无才之人当如何?”刘挽一点都不意外面对各种各样的刁难,毕竟要不是他们自己说自己无能,刘挽但凡想动手都有一定的难度。问出此话的刘挽视线落在某位丞相李蔡的身上。李蔡!!
一个个是蠢!他们难道不知道刘挽最盼他们犯错?
尤其是在科举将开的节骨眼上出错,妥妥是给刘挽的人让位,让刘挽可以借机把自己的人提拔上来,并且通过科举事宜站稳脚跟。
刘挽得不到回应,刘彻那儿明显对此时的情况也同样是不满。
因而刘彻的目光已然落在李蔡的头上,似在无声的询问,莫不是李蔡觉得他这个丞相不当也罢了?
李蔡连忙道:“为官不为,当以罢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