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国的工人群体占比,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炼油工人群体,迅速膨胀。
而历史悠久的矿工,却变的越来越少。
一方面,帝国对本土金属矿产的开发逐年减少,与庞大的工业产能,形成了反比。
另一方面,从瞻洲进口的农具,以及从东南中洲抓捕的土着,一半变成建筑工人,一半变成了矿工。
本土矿业,除了保持红线的煤、铁等,全部向非金属矿产转型,比如石灰、高岭土、石英等等。
这些非金属矿,开采规模很大,帝国本身用量巨大,因为涉及民生。
还有,这些东西太多了,到处都有,没必要保留。
而像钨、稀土、铜这些战略物资,帝国不但缩小开采规模,甚至不准出口。
皇帝在之前的朝会上制定了一个规则。
“能用国外的,绝不用国内的!”
“能用藩国的,绝不用核心领土的!”
同时,帝国每年公布的地质勘察报告,必须经由朝廷严格审核。
这些公布出去的数据,完全是骗鬼的。
另外,从今年开始,所有教材和媒体,都在有意无意的强调:
“我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,传统矿业看似庞大,人均占有量却极低。”
帝国宣传部门,也把“地大物博、物产丰富”这句话,正式删除。
皇帝这么做有几个方面的考虑。
经济上,帝国自成一体,完全可以不带世界玩。
但经济也是服务于政治,为了保证小弟们的幸福生活,只能加大对这些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与进口。
还有,帝国开始有意识的保护本土矿业,想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真正的金山。
最后,也是比较隐晦的一点。
这样宣传,不管外国人信不信,反正国人都信了,这能激发帝国扩张的决心。
俺们家里东西少,外国多啊!
特别是今年,帝国能源机构,研发出了燃气液化技术。
这样一来,天然气成为了帝国又一重要资源。
虽然帝国掌控着鲜卑利亚,但对这里的天然气,采取了保护性开采。
恺加变成了帝国的天然气基地,帝国在恺加大规模铺设天然气管道。。。。。